运用创新思维增强发展动力
作者: 王珲   时间: 2023-01-16   来源: 《瞭望》   浏览: 195
分享到: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鞠鹏摄

  ◆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增强创新思维作出的重要论述,注重运用创新思维谋篇布局、擘画宏章,抓创新、谋创新、善创新

  ◆ 增强创新思维,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掌握蕴含和体现在这一思想中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是创新成果,也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本。创新思维只有落到实践创新上,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 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历史担当,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定意志,实事求是、求真求新的务实态度,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

  文 | 王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高度概括了创新思维的本质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运用创新思维,坚持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增强创新思维,多次在不同场合作出了重要论述,要求全党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相关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真正推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发展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需要增强创新思维】

  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进步,就没有中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多有洞察,并基于这种历史认识明确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正是创新思维的巨大动力。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前进路上,我们可能面临难以预知且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关与挑战。

  增强创新思维,首先要把握其内涵与特质。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现实基础,也是检验创新思维成果是否符合真理的最终标准。运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关键要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创新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

  创新思维以开放为特征,要挖掘、激活创新增长潜力,就要完善创新规则和制度环境,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深化创新交流合作,共享创新成果。正是在这种开放性的交互融通过程中,创新思维才能更加有效地迸发出来。

  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思维,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坚持创新思维,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掌握蕴含和体现在这一思想中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从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从理论的实践性上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尊重实践、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进程,及时把握实践新变化,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反映新时代的特点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新特点,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科学家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在各地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以创新推动科技突破,以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医治体制机制顽疾,社会各领域创造力充分显现,全社会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使得创新思维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实践中。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作出的重要论述,注重运用创新思维谋篇布局、擘画宏章,正是他抓创新、谋创新、善创新的思维体现。

  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险与挑战,需要将未来发展的基点落在创新上,发挥出创新理论的旗帜引领和指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运用创新思维推进改革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两条重要经验中都蕴含着创新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原则,把创新思维贯穿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领域创新上。

  坚持推进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重视理论创新,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需要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条件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广阔的胸襟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改革创新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战略性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汇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观点方法、时代价值和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新的阐释。

  坚持推进实践创新。创新思维属于认识的范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新时代伟大实践是创新思维的社会基础,新时代的实践创新则是创新思维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创新无处不在,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是创新成果,也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本。在科技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壁垒,推动中国逐渐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创新思维只有落到实践创新上,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推进制度创新。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创新的勇气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懈推进制度创新,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有力支撑和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发展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谋划、精心部署,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完善顶层设计的决心。强化创新动力,以制度创新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坚持推进文化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运用创新思维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纳入“四个自信”,并作出了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等重要论断。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指出“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再如,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继承“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原则,推动新时代文化领域取得新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气象,要努力在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上走新路、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思维,要运用到理论建设、实践探索、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才、外交、军队与国防等各领域。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良性互动必将共同构成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壮丽篇章。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这是基于我国进入新时代已经面临和可能面临的复杂形势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基于党和国家事业长久发展作出的系统部署。

  运用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首先就要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时代声音”来自人民群众的期待,来自人民群众利益的诉求,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坚持创新思维,保证创新的性质,要把“人民至上”作为行动的价值坐标,奔着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去;要真正走入群众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无限智慧;切实依靠人民群众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才能保证创新的方向不偏航,推动创新思路更加开阔,创新的主体更加多元。

  从问题上把握创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强调创新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出强烈的问题导向。坚持创新思维,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眼光,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准确把握住创新的出发点,增强创新的新动能。增强创新思维,需要敏锐地把握新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聚焦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统揽全局的大局观分析判断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转换新思路,提出新对策。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创新思维要注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要辩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创新的成就一定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另一方面,也要对既有成果大胆超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论,对待原则性问题不能动摇,要善于鉴别真伪、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做好继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创新。

  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历史担当。增强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敢于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任何改革创新的成就都不是轻而易举、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收获的。增强创新思维,归根到底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定意志,要有实事求是、求真求新的务实态度,要有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以认识思维的新突破构建实践工作的新局面。

  激活人才资源这一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落实人才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就是要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就必须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重点是在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要不拘一格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能动性,使其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